报载,阳泉农产品触“电”土特产走俏。在平定县西回村,刚刚收割打包装袋完,客户的求购电话就追上门来,听着天南地北求购者的口音,村民觉得今年碰到的情况有点“不可思议”。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会用“互联网+”,也用好了“互联网+”。
今年的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从网上寻求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不失为一个好的应对之策。平定县西回村的小米远近闻名,但以前销售渠道属龙的属相婚配表一直仅限于阳泉本地,正是得益于本土特色网店的推广,才让昔日带“土”的特色产品“洋”了起来,产品供不应求。
用好“互联网+”,不能单打独斗,也不能仅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而必须有人组织,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使传统农业“触网而新”,搭上了网络销售的快车道。阳泉农产品的销售就是这样。既有大平台阳泉特产网,也有龙头企业唱主角;既重视产品包装,也发展快递企业;既有众多的促销人员,也有庞大的快递队伍。凡此种种,不仅涌现新业态,而且呈现新亮点。
用好“互联网+”,农村潜力大。实践证明,越是线下销售网络不健全,越是“互联网+”易抢滩。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为什么各电商大佬在广大农村纷纷布局,把向县城、农村“下沉”确定为发展新径?因为农村相比城市,巨大的市场就像尚待开发的地,此时先入为主,极易弯道超车。
当然,农村用好“互联网+”,人才、物流、资金无不是短板,真正做出适合线上销售的产品并非易事。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把各方关系协调好,找到结合点,才能使农村电商发展好。同时还需完善销售链条、建设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等。此外,加大政策扶持、培养电商人才、鼓励网络创业就业、给予贷款及贴息等,都是急需要做的。
在今年全国“”的工作报告,不仅重点提到“互联网+”,而且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因此有人预言,“互联网+”的时代即将来临。从现在看,虽然只过了半年多,但“互联网+”已俨然大有燎原之势。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
有了“互联网+”,让各行各业附身其上,通过深度融合,便可如虎添翼,如“互联网+传统集市”产生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诞生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变身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红娘”创建世纪佳缘,“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快的、滴滴等,都是成功的范例。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并非简单地将传统产品放到网上去卖,而是更深层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要有手段的升级,更需要思维的创新。
所以,“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还是创新,最关键的应对也应是创新。这就要求,用好“互联网+”,必须时刻“与创新同行”。有一句广告语广为流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套用之,“互联网+”有多大,农产品的市场就有多大。虽然不能说“互联网+”用到哪里都好,但对大多数农产品特别是优质特产管用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