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旅游路线
  • 美媒称香港功夫文化渐衰落:年轻人更爱“口袋妖怪
  •   原标题:美媒称香港功夫文化渐衰落:年轻人更爱“口袋妖怪”

      美媒称,1955年的香港有着各式各样、教授不同风格功夫的学校,有的教人近距离打斗技术,有的教人使用一种名为“九龙鞭”的令人生畏的武器。14岁的李小龙在经历了几次与当地黑帮成员街头斗殴却惨败后,开始学习功夫。李小龙的决定让他受益匪浅,在一名大师的指点下,他把一些诸如截拳和跳跃踢的动作学得炉火纯青,后来他成了一名国际巨星,在1973年的影片《龙争虎斗》中把功夫引进了世界影坛。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24日报道,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李小龙文化黯然退场,在他带动下流行起来的中国功夫正走向衰落。这种文化曾让香港在外国人眼里有一种坚韧不拔、充满异国情调的形象。香港的街道很安全,谋杀案比许多功夫片中那些所谓“三合会”的犯罪团伙间激烈战斗造成的少得多,但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世界最高,让武馆很难承担高涨的租金。

      报道称,“功夫作为人民文化和休闲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人们对武术的爱好发生转变,电子游戏随之崛起。在香港的公园里玩口袋妖怪的青少年比练习回旋踢的人数要多得多,年轻人或许认为功夫不够酷,这让武术老手们担心功夫的未来颇为暗淡。

      69岁的梁挺教授近距离打斗技巧咏春拳已经50年,他称:“我长大那时候,人人都练功夫。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可悲的是,我觉得,功夫在海外比这里更受欢迎。”梁挺组织的“国际咏春总会”统计,以前的校友已在逾65个国家开设了4000个培训场所,但只有五个在香港。

      报道称,但仍有功夫学校留在香港九龙的油麻地,这里曾经是武术中心。年轻的李小龙曾在弥敦道向叶问学艺,而现在沿街都是化妆品商店和药店。

      虽然刚从大学毕业的托尼·蔡住在油麻地,但他从来没去过那里的武术学校。22岁的蔡先生说:“脑子里从来没想过功夫。”他补充说,“功夫更多是退休的大伯和大爷们练的。”

      报道称,这里的年轻人如果学习武术的话,更倾向于选择泰拳和柔道。

      59岁的苏德忠记得,小时候,他会和朋友们在下学后尽快跑回家,以便看电视上播放的功夫节目。“练功夫总让我有一种正义感,还有作为传统中国人的骄傲,”正在九龙公园里上课的苏德忠一边做腿部拉伸一边说道,“就好像如果你会功夫,你就可以伸张正义,为民除害。”

      对于未来,苏德忠的师父——64岁的麦志刚相对没那么乐观。上世纪80年代,他在九龙有一家武馆,是那里最后剩下的几间武馆之一,但后来因为租金不断飙升,不得不关掉。随之消逝的还有其他的家族生意,比如用中医治疗扭伤和骨折的跌打医馆——它们曾是香港街头的一景。

      麦志刚几年前还有近40名学徒,现在只剩不到20个,而且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他要跑到香港各处上课。自称“老古董”的麦志刚竭力捍卫功夫传统,他称:“中国功夫不在于打,在于耐力跟勤力。”

      报道称,功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数百年间发展出成百上千的武术流派。20世纪初,它一度极为流行,70年代便热传世界。除了李小龙的电影,大卫·卡拉丁主演的电视剧《功夫》也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尽管香港功夫电影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关注,但这个电影类型影响了包括昆汀·塔伦蒂诺、李安在内的一代导演,也影响了成龙等将它作为喜剧延续下来的电影人。

      意外的是,功夫反倒在中国内地得到复兴。在那里,政府将之标准化,以一个叫做“武术”的体育项目进行推广,由此培养民族自豪感。随着武术发展的重心转向内地,一些香港人表示,希望香港也能在这里支持武术复兴,还有一些人则在尽力延续这一传统。

      17岁少年李壮鑫身材瘦小,学习咏春拳已经有四年多。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开一个武馆,或许会选择开在内地,因为那里学武术的兴趣更浓厚,租金也更便宜。他已经在自己所在的高中创立了一个咏春俱乐部,他的同学几乎没人听说过咏春,李壮鑫没有为此泄气,他说他想让朋友们感受“功夫的专注跟坚持”,感叹朋友们“只对玩手机感兴趣”。

    推荐: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