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定于8月27日(周一)15:00在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举办9月新闻发布会,发布夏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8月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时间回顾、《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点解读。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气象局2018年9月新闻发布会。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先生,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先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陈峪女士。今天主要发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夏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以及8月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以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介绍。第二个方面借此机会对《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年到2020年)》的要点做一个解读,下面请张祖强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主要介绍四方面的内容,首先来看8月及夏季全国天气气候事件和特征。 1、8月全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1)今年以来台风特点 生成和登陆台风均偏多。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非常活跃,截至8月26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13.3个)偏多6.7个;8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4.2个)偏多3.8个。台风生成多登陆多是主要的特点。 其中今年8月共有8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5.7个)偏多2.3个;4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1.8个)偏多2.2个,这是今年台风明显的特点。 台风登陆点偏北,登陆上海台风异常偏多。常年在浙江至上海一带沿海地区登陆的台风年均只有1个,而在今年登陆的8个台风中,有4个台风在沪浙沿岸登陆,为1949年以来最多的年份。其中,有3个台风(“安比”、“云雀”、“温比亚”)登陆上海,为1949-2017年登陆上海台风总数的一半(1949-2017总共有6个台风登陆上海,包括二次登陆,直接登陆的仅有2个)。 登陆后北上台风多,影响范围广。今年在华东地区登陆的“安比”、“摩羯”、“温比亚”这3个台风有一个共性,就是登陆后其减弱后的低压或环流继续北上,影响范围广。一个月内3个台风沿华东地区北上,历史罕见,给华东大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等地带来大范围风雨影响。
台风平均登陆强度偏弱,降水强度大。8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中,仅有1个登陆时达强台风级(“玛莉亚”),其余7个为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级;平均登陆强度为26米/秒(10级),比多年平均32.8米/秒(12级)偏弱。 今年登陆台风虽然强度偏弱,但降水强度大,除上述登陆华东北上台风给华东、华北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带来较强降雨影响外,登陆华南沿海的台风“艾云尼”(热带风暴级)和“贝碧嘉”(热带风暴级)更是水汽十足,特别是“艾云尼”,造成广东中南部、海南岛北部部分地区的降水量达250~450毫米,广东江门、惠州、汕尾、云浮、广州等局地500~700毫米,广东汕尾海丰县达835毫米。“贝碧嘉”致海南岛北部及广东珠海出现600~700毫米的降水,海南海口达934毫米、临高915毫米。 多台风共舞,台风径复杂多变。今年台风生成较为集中,多次出现“双台共舞”、“三台共舞”、甚至“四台共舞”的现象,多台风之间相互牵制,引导气流复杂,导致台风近海打转徘徊,或曲折回转的复杂移动径。第4号台风“艾云尼”在华南沿海回旋打转,三次登陆华南(广东2次、海南1次);12号台风“云雀”以“Ω”径移动,登陆日本后再登陆我国,并分别在日本南部海域和东海回旋打转两次;16号台风“贝碧嘉”在广东西部近海回旋2圈,先后在海南琼海(热带低压)、广东阳江(热带低压)和雷州(热带风暴)三次登陆。
气象部门台风预报预务情况: 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针对今年登陆或影响台风,中国气象局以及各相关省(市)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各级应急响应,提前部署台风各项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启动台风应急25天,应急次数6次,其中Ⅱ级应急1次,Ⅲ级4次,Ⅳ级20次。 通力协作,准确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中国气象局各级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加强预报会商,对今年8个登陆台风均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今年以来,全国布台风预警2639条,其中包括红色预警159条,橙色预警160条。 加强新资料、新方法在台风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强化了风云四号A星数据、新一代天气雷达拼图在台风监测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上搭载的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滚动进入数值预报模式,成功改进台风“安比”的径预报。今年台风季期间风云四号卫星数十种全新遥感产品投入业务应用,天基、地基、空基多元观测融合产品更为丰富。另外,中国气象局GRAPES全球4D-Var 作业投入业务运行,为台风径、强降雨、大风预报提供了重要支撑。 积极应对,滚动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中国气象局各级气象部门加强台风监测预警,强化决策气象服务信息报送;气象服务利用、气象频道、天气网等电视或网络等实时报道重大台风最新动态,及时向提供相关服务信息。
2)强降水过程频繁 8月,我国出现7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发生在2—4日、5—8日、9—14日、9—16日、12—15日、16—21日及20—21日,其中2—4日、9—16日、12—15日及16—21日的四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受台风“云雀”“贝碧嘉”“摩羯”“温比亚”影响造成的。16-21日台风“温比亚”带来的强降水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影响面积为64.2万平方公里,超过100毫米的影响面积为21.8万平方公里,安徽灵壁(424.4毫米)、淮北(419.8毫米),河南夏邑(405.1毫米)等地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受强降水影响,东北、华北、江淮、华南等地遭受洪涝等灾害,部分地区灾情重。
3)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8月,江南、江汉及四川盆地、新疆中东部部分地区等地均出现了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其中四川盆地东部、湖北大部、江西大部、浙江南部、福建大部等地高温日数达10~20天;与常年同期相比,四川盆地、陕西东南部、湖北、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东北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重庆奉节(42.2℃)、开县(42.0℃)、巫溪(41.5℃)、丰都(40.3℃)等地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南方的高温天气对一季稻抽穗扬花灌浆、棉花结铃产生不利影响。
2、8月全国平均气温历史第四高,降水偏多 2018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同期(21.0℃)偏高1.2℃,为历史同期第四高。全国有93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出现在、辽宁、、四川、湖北、山东等省(区、市),其中重庆奉节(42.2℃)、巴林左旗(40.8℃)和辽宁县(39.6℃)等37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2018年8月,全国降水量103.9毫米,较常年同期(90.0毫米)偏多15.4%。、辽宁、安徽、河南、、山东、甘肃等地共有125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事件,其中河南商丘(363.6毫米)和夏邑(355.2毫米)、孟村(273.3毫米)、安徽濉溪(269.2毫米)等27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3、8月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8年8月,全国布预警信息37326条,其中,蒋梦婕天天向上气象发布35984条、非气象行业发布1342条;非气象行业包括国土1154条,水利72条,海洋51条,住建31条,交通9条,林业9条,外交7条,卫计委3条,2条,人防2条,旅游1条,农业1条。
8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 2018年8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及森林火灾等,还是点多面广。 暴雨洪涝: 8月初,越南北部莱州省暴雨致塌方,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7人。 8月1日,法国科西嘉岛一个峡谷发生洪水,造成3人死亡,2人。 8月上旬,委内瑞拉遭严重洪水袭击,造成约8000人受伤。 8月12日,受到台风“摩羯”及西南季风影响,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及邻近省份暴雨引发洪水,超过4万人失所。 8月13日,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暴雨袭击,造成山体滑坡,46人遇难。 8月13日,美国宾尼亚州哥伦比亚县东北部的菲兴克里克河决堤,洪水淹没周边地区。 8月8—17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遭受暴雨袭击,导致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多地爆发洪水,造成至少174人丧生,20万人无家可归。 8月20日,意大利南部峡谷因强降雨爆发山洪,造成11人死亡,4人,7人受伤。 7月下旬至8月中旬,柬埔寨湄公河洪水导致18人死亡,8.3万户家庭受灾,7200余户家庭被疏散,4.5万公顷水稻等农作物被淹。 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受台风“山神”和“贝碧嘉”影响,老挝大范围暴雨和洪涝,导致23.6万人受灾,1.1万人无家可归,46人遇难,97人。 高温热浪: 韩国今年高温天气持续至8月上旬,中暑人数远超往年,因酷热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共有1099名,12人死亡。 8月,欧洲多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导致莱茵河与易北河水位大幅下降、大量鱼类死亡,农作物枯萎减产、畜牧业饲料短缺等。 干旱: 受持续缺雨影响,东部爆发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新南威尔士州、昆士、维多利亚州和南州等地部分地区已连续15个月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牧场和耕地被,畜牧业遭受性打击。 森林火灾: 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温导致希腊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96人死亡。 8月上旬高温导致葡萄牙多地发生山火,其中南部蒙希克地区的森林大火过火面积超过2.1万公顷,32人受伤。 8月中旬,干旱少雨以及大风导致新南威尔士州发生81处森林火灾。
下面介绍一下2018年夏季(6-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今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21.0℃)偏高1.0℃,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共有55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分布在辽宁、、等地。夏季高温具有极端性强、范围广、时间长、最低气温高等特点。 全国平均降水量332.5毫米,较常年同期(309.9毫米)偏多7.3%;全国共有58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青海、四川和湖南等地。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呈“南少北多”特征,南方雨季(华南前汛期、梅雨)开始晚、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偏早、雨量明显偏多。
二、8月气象条件对我国生产生活影响分析 1、全国农区大部光温条件较为适宜,墒情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辽宁前期出现气象干旱,后来由于降雨干旱解除了。 8月,全国农区大部光照条件接近常年,气温正常或偏高1~2℃,其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大部偏高2~4℃,光温条件较适宜;大部降水量普遍有50~250毫米,利于土壤增墒蓄墒和农业蓄水,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气象条件利于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6—14日期间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东部和北部出现两次明显降水过程,辽宁等地农业干旱大部得到解除。
2、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作物生长发育;多个台风给江淮、黄淮东部、江南东部等地带来强风暴雨,鲁豫苏皖沪浙粤辽吉等地农林渔业受损较重。 8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盆地东部出现6~15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华北、西北地区东南部高温日数为2~8天,持续高温导致玉米和一季稻开花灌浆、棉花开花受到不利影响,部分蔬菜、柑橘等经济林果遭受日灼危害。 受降水持续偏少及高温天气影响,湘赣北部、安徽南部土壤墒情下降快,部分地区出现轻到中度农业干旱,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 受台风“云雀”“摩羯”“贝碧嘉”“温比亚”“苏力”影响,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东、海南、辽宁、等地出现强风暴雨,部分地区农田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农作物倒伏、设施农业损毁、经济林果茎秆折断,鲁苏皖沪浙粤辽吉等地农林渔业受损较重。 月内云南部降雨日数有13~18天,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日照偏少3~5成,多雨寡照使作物生长缓慢、水稻等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
3、多个台风登陆,交通航运等受影响 台风“摩羯”成为继“安比”之后影响我国范围最北的台风,特别是在山东、、辽宁、等地了同期罕见强降雨,山东、东营、等地还了7个灾害。 受“贝碧嘉”影响,广东19个市、县、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广东信宜暴雨引发山洪;8月10日—15日琼州海峡3次长时间停航,湛江、徐闻过海滞留车辆创历史纪录,海南多地内涝导致交通严重受阻,15日,海南环岛高铁停运。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河南境内部分铁区段受暴雨影响,17趟列车晚点或改站停靠;上海、杭州、郑州等城市多架次航班取消;大连港部分港区停止作业。
4、大范围高温影响生活及人体健康 8月中东部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使得多地电网持续高负荷运行,同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医院因高温致热射病、热伤风和肠胃炎患者急剧增长。持续高温还导致大连海参大面积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
下面介绍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 1、未来十天(8月28日—9月6日)天气趋势预报 1)江南中南部华南地区将有较强降雨 江淮西部、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中部、部及东北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累积降雨量有30~60毫米,其中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四川盆地西南部、贵州东部、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50毫米,局地有200~400毫米;上述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 2)台风生成预报 预计未来十天,西北太平洋将有1~2个台风生成,对我国近海无显著影响。
2、主要天气过程: 28-29日,东部、东部、中南部、山东半岛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东南部局地有暴雨。 28-30日,江南南部、华南等地多降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8月29日-9月2日,西北地区中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或暴雨天气过程。
未来一月的关注与: 1、气象服务提示 9月夏秋交替,仍是台风活跃时期,华南等地仍需做好防台工作。9月依然是我国的台风季,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个台风,并有约1.8个台风登陆我国,且台风多登陆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台风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做好防台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局地秋汛及其引发的地质等次生灾害。9月我国部分地区将进入秋汛期,西北地区大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降水将较常年偏多;以上地区需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关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东北等地注意防范初霜冻危害。9月冷空气开始加强,中旬开始,我国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森林、草原秋季防火期,华北、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应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常年来看,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将出现初霜冻,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预防霜冻造成的农作物冻害。 夏秋交替月份需加强锻炼。常年9月,东北地区南部到长江中下游等地将先后入秋,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正值夏秋交替月份,需加强身体锻炼,预防疾病发生。 海洋渔业天气服务提示。9月,我国各海域夏季休渔期先后结束,大批渔船即将出海捕鱼,秋汛渔业生产开始,不少地区还会举办开渔节等庆祝活动。而9月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尤其黄渤海海域大风多发,东部和南部海域还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请提前关注天气变化,引导渔民趋利避害,保障渔业捕捞安全。 另外, 9月,各地大、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城市交通流量大幅提升,请提前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2、农业气象服务提示 预计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正常或略偏多,水热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西北地区大部、西南地区南部、华南西南部、华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不利于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正常成熟和收获。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正常,基本利于秋收作物安全成熟。中部、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局地低温多雨,不利于作物灌浆成熟。江淮、江南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农田可能有缺墒,湘赣北部部分地区农业干旱将持续。预计9月有2~3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将对沿海地区农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9月,秋收作物进入灌浆成熟阶段,因此: 北方农区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秋收作物正常成熟。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降雨过后及时排涝散墒,促进作物充分灌浆成熟;东北地区成熟偏晚的田块要采取有效促早熟措施,促进作物正常成熟,避免或减轻霜冻的可能不利影响。 南方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防范暴雨洪涝等不利影响。南方稻区要采取合理施肥、以水调温等措施,促进晚稻正常生长发育;降水偏多地区要及时清沟排涝,减轻暴雨洪涝的不利影响。江淮、江南北部注意加强农业蓄水和节水,湘赣北部等地要及时开发水源,合理安排生产用水,确保农业用水充足。 各地要防范强对流、暴雨洪涝和病虫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东南沿海地区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减轻灾害损失。
8月11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印发《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核心技术攻坚、推动智慧气象业务发展、提升国家战略举措气象保障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建设等6大类共28项重点任务。 制定并印发《行动计划》,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确保完成《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提出的目标任务,对接好《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及《全国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有关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按照《行动计划》,推进气象现代化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统领;目标导向、统筹谋划;科技引领、继承创新;协调联动、合作;考核量化、注重落实。
《行动计划》明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201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确定的气象现代化第一阶段目标,以“智慧气象”为标志,聚焦“四大体系”建设和提升“五大全球能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紧贴国家重大战略举措,聚焦谋划2018—2020年气象现代化发展重点任务,推进气象现代化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行动计划》明确,我国气象现代化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治理体系,使我国气象部门基本具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全球创新、全球治理能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气象卫星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行动计划》以推动气象业务现代化为重点,突出强调信息化驱动现代化,紧抓核心技术攻坚这个关键,面向智慧气象的发展方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根本目标,围绕“气象核心技术突破、基础和基层建设、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三大攻坚任务进行总体架构设计和具体任务谋划。一是狠抓核心技术攻坚,体现科技支撑作用。《行动计划》以提升气象业务能力为重点,将信息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贯穿现代化的全过程;将智慧气象作为发展方向,着力谋划智能观测、智能预报和智慧服务融合发展,并推动向全球业务发展;要狠抓“四大核心技术攻关”、卫星雷达等资料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完善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确保强“内芯”、用“外脑”。二是狠抓基础和基层建设,体现协调统筹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有效手段,着力加强管理信息化、制度规范、标准体系和人才体系等建设,助力现代化提质增效;将基层台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基层综合业务服务能力提升作为突破难点,要求各省将气象现代化发展在市县气象局推广落地,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三是狠抓气象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根本目标,将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落实到综合防灾减灾、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军民融合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举措上来,着力提升国内、国际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的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是发展数值预报模式。完善高分辨率资料与数值天气模式,提升全球大气模式分辨率和集合预报能力,使可用预报时效达到8天,水平分辨率达到10公里;研发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技术,建成我国第一代变分与集合卡尔曼滤波混合系统,增强数据资料对模式的支撑能力;发展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和气候系统模式,有能力对外发布未来11天到年的大气、陆面、海洋和海冰格点预测产品;发展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建成面向未来的满足0-90天预报预测需求的动力框架研发和测试系统。二是应用技术,重点是加强观测资料和数据智能应用能力。要推进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遥用体系建设,既要推动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升级换代,更要提升卫星遥用技术水平,强化卫星等先进观测资料对模式和业务服务的保障;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慧服务提供新动能。
《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智慧气象业务发展,就是通过深入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依托气象科技进步,使其成为一个具备、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都充满智慧。智慧气象是未来一段时间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行动计划》中,将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慧服务作为当前智慧气象业务发展的重点,并进行了统筹部署。发展智能观测业务,主要是通过自动化与天气实况自动判识新技术研发与业务运用,以及推进全网设备协同智能观测和多种模式社会观测,实现观测“自动化、协、社会化”。发展智能预报业务,主要是通过构建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和产品体系,业务流程,完成业务布局,调整业务分工,实现预报“无缝隙、全覆盖、精细化”。发展智慧气象服务,重在做到“普惠、精准、交互、泛在”。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气象部门将推动与上下业和服务用户的基础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强化面向的、基于的、按需提供的智慧气象服务;建立以影响服务为方向、以客户定制为特征的新型专业气象服务模式;提升智能化决策气象支持能力,实现各类突发事件的气象灾害综合分析研判“一张图”服务;搭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提升基层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智慧化水平。通过融合发展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慧服务,气象部门将充分发挥我国承担世界气象中心的作用,从陆地到海洋、从中国到世界,努力发展全球气象业务。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在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习总提出的“两个,三个转变”,从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入手,开展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方面,努力发挥气象减灾与增效的双重作用,增强农业气象服务有效供给、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能力。在服务生态文明保障服务方面,围绕新需求优化业务布局,从提升和推进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大气治理气象保障能力、服务绿色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等四个方面能力建设加以落实。同时,也要提升“一带一”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推进气象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气象部门也将推动雄安新区智慧气象示范区建设,将其作为气象现代化的“样板间”“试验田”。
《行动计划》也充分推动国家级与各省协同发展。国家级气象现代化重点在于核心技术、核心业务的攻关;省级气象现代化重在对国家级业务科技的和应用,重点在提升服务能力。《行动计划》给各地推动气象现代化留了足够空间,就是鼓励各地对接需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推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同时,气象现代化要全面推进、上下协调,基层和基础工作是现代化落地的难点。各地要重视基层台站建设、基层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建设。各省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服务能力的评估,找短板、补弱项,推动市县级气象现代化“精准扶助”,着力实现省市县一体化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了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保障措施,要加强党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领导,提高站,强化对气象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加强经费保障、考核评估及合作。
预计今年秋季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还有12个到13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多,有可能两个到三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基本和常年接近。秋季台风有什么特点?随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台风活动逐渐减少,但9月份仍然是台风比较活跃的一个阶段。我们国家末次台风登陆的时间常年平均是在10月6日,秋季的台风有一个特点是西行比较多,影响华南的台风多一些。
我是澎湃新闻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张司长,刚才您介绍了今年我国台风登陆的一些特点。您说8月份一个月内有3个台风北上,今年的台风登陆偏北,对华北地区也产生了影响,在大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这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针对这样一个特点,对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之前一直是以抗旱为主的思,对相关部门以及有哪些提醒?刚才陈主任有提到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智能网格预报已经应用到了市县一级。除了科技应用对气象预判以外,还有人为经验在里面,如何提高市县一级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发挥防灾减灾作用,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先回答一下今年我国台风偏北登陆多的原因。今年西太平洋热带对流活跃的较常年偏北偏西,生成台风的也比常年偏北偏西,离我们国家陆地相对比较近,也容易登陆。另外,在台风生成区北侧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向西的气流引导台风正好往我们国家登陆,造成在我们国家登陆的台风比较多。
我再补充一下陈峪女士的回答。今年的台风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北。我们感觉到天气温度很高,高温高热酷暑,就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北所致。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北,南部地区就空出来了。这是为什么今年台风异常活跃,生成多、登陆也多的主要原因。前面我讲到了,3个台风先后在上海登陆、北上,这也常罕见的。是不是常态?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分析。
关于刚才您说的第二个问题现代化的建设,因为智能网格预报是一个发展的趋势,随着我们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能力包括对大气非线性系统有了更多的认知,我们模拟它的能力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预报的精细化水平越来越高,逐步地发展我们数值天气模式的分辨率,由过去的几十公里慢慢精细化到9公里、3公里,甚至1公里网格。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但在实际过程中,数值天气预报只是一个工具,包括现在也一样,数值天气预报只是预报员判断天气变化的一个工具,就像医学上一些检查的手段一样。今后的方向肯定是要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数值预报的精准化水平,同时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并充分发挥预报员的经验,特别是在订正能力上多下功夫,这也是多方面需要提升预报能力的一个方向。
您好,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个气象现代化相关的问题。您提到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的方向是打造智慧气象,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我看到《行动计划》也提到了增强自动包括个性定制按需推送的能力,这会给气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提出哪些能力方面的要求?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很大,说来话长。从古代开始人们也是不断地往智慧方向发展。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气象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科技发展智慧气象,架起一座人与自然的桥梁。首先,在智能方面,从大自然各种变化特别是天气气候系统的变化中获取更多的数据。观测网越来越立体化,包括利用地面、空间(卫星)技术,发展综合立体的观测,而且数据要协同能应用。今年我们把风云四号卫星垂直探测大气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应用到台风数值预报模式上,对例如“安比”等台风的预报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用了这个资料后发现预报跟实况更贴近,这常典型的例子。大气的技术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包括我们现在可随身携带的智能装备,如手机获取的数据对我们做好预报服务也是有用的。气象上用的数据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质量控制的,但是这些大量的、从新的装备仪器获取的数据,今后如果都能通过一个大数据的处理,通过融合分析,肯定会提升预报服务能力。在自然方面,有了数据我们才能提高预报预测的精准度和把握性,还需要智能网格预报更加精细化,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 最后,怎么通过智慧气象拥有获得感,能不能改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这是气象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不是满意,是衡量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智慧服务首先要普惠,我们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通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就是要把各个盲区死角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普惠,还要体现精准。如对出行的需求进行提问,软件马上回复,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同时互动起来改进。所以精准防灾,基于的服务也是一个特点。智慧气象内涵很丰富,也是不断演变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把智能观测、智能预报和智能服务做好,就能更好地把和责任履行好。
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我的问题是跟核心技术攻关有关。刚才陈主任也提到我们国家的气象预报能力跟国际最先进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能否稍微详细介绍一下?气象科技领域有没有像芯片那样卡脖子的情况?
说实话,出了中兴事件之后,各行各业都在反思我们有什么“卡脖子”的事情。我们气象部门也一样在思考。我们梳理了几个短板,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这几个短板主要是预报预测主要的工具,就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但不是“卡脖子”。现在我们的全球预报模式已经业务化运行,在可预报、实效性、预测精度上,还不能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气象机构等比肩。近年来,我们不断追近世界先进水平,《行动计划》也专门瞄准核心技术的攻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跻身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中国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技术进步有关,因此不能叫“卡脖子”,我们只是说没有达到最高的水平。但在日常防灾减灾的气象预报中,全球预报模式只是一个参考,在预报更小尺度天气的时候,我们往往参照区域模式,如针对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的区域模式,我国的区域模式的预报能力还是很高的,在这方面还是领先的。当然针对核心技术,我们也有许多领先技术如风云卫星。下一步,我们将在卫星应用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技术应用,有了先进的风云卫星,把遥感、资料用好,把产品辐射到“一带一”沿线,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将瞄准世界先进,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发力。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